传统取名法之抓周取名

标签: 起名理论
(声明:图片来源网络,如有侵权,敬请告知删除)

抓周起名是一种特殊的起名方式,也可以视为一种习俗。
简单来说就是在孩子即将满周岁的时候,拿出一些象征着不同职业、不同未来发展的物品放在孩子周围,而后让孩子随意选择,并且根据选择的结果进行起名。
例如孩子在抓周的时候选择了一支笔,那么他们未来的工作很可能就会和笔有关,那么在起名的时候就可以加入与之相关的字词。

钱钟书之名来自他一周岁时的“抓周”。在杂物中,他抓了一本书,于是便名“钟书”,即钟爱书籍。
《红楼梦》第二回中政老爷为了试探宝玉的未来志向,就为宝玉举办了抓周仪式,将各种物品摆放在宝玉面前,小宝玉就直接抓住了胭脂钗环,政老爷因此很不高兴,说宝玉将来就是个酒色之徒。

“抓周”这种习俗最早起于南北朝时期,明清开始称“抓周”或“试周”。

“抓周”的仪式一般都是在吃中午那顿长寿面之前进行。
讲究一点的富户都要在床(炕)前陈设大案,上面摆放着印章、儒释道三教的经书,笔墨纸砚、算盘、钱币、账册、首饰、花朵、胭脂、吃食、玩具等,如果是女孩子“抓周”还要加上铲子、勺子、剪子、尺子、绣线、花样子(刺绣用具)等。

一般人家,限于经济条件,都会简化,只用一只铜茶盘,里面放私塾的启蒙课本《三字经》或《千字文》一本,毛笔一支、算盘一个、烧饼油果一套。
女孩加摆:铲子、剪子、尺子各一把。由大人将小孩抱来,令其端坐,不予任何诱导,任其挑选,看其先抓哪样,后抓哪样。以此来测卜其志趣、前途和将要从事的职业。

当然抓周也需要遵循特定的步骤,农村比较注重祭祖,因此祭祖也成为抓周前的必要环节,这个环节的寓意在于:告诉祖先宝宝已经周岁了,希望祖先能够保佑孩子能够健康成长。
接着,就需要在神桌上安排米筛,将上述安排好的各种物品放入到对应位置中去,摆放均匀之后,众亲戚会目睹幼儿在这些物品中做出选择,选择不同的物品,代表宝宝未来不同命运。

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剧,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都选择在城市居住,农村给幼儿办理抓周的活动也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,但是对于很多年长的农村人而言,他们对于这些习俗的记忆,依然十分清晰,这些习俗都代表着他们对于晚辈的美好祝福。

当然在部分农村地区,这样的习俗依然存在,每每看到这样有意思的场景,就感觉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,而创造这些传统文化习俗的正是可敬可爱的老百姓,顿时也希望能够为新生儿传递祝福之声。

如有疑问,点击下方[选择我们],为你提供最佳取名方案。